南京:欢迎VC/PE进场 催化更强大的新兴产业群

添加时间:09-07-11   添加人:无  点击:

作为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(以下简称“两化融合”试验区),工业正处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南京,如何加快步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?

南京市经济委员会主任刘宝春一直在苦苦思索着这个问题。“我们已排出了今后三年‘两化融合’的重点的项目,像信息产业、软件、服务外包等,目前发展势头非常好。”他这样告诉本报记者。

而在国际金融危机这个大语境下,另外一组数据让刘宝春稍感轻松。上半年南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实现654.55亿元,可比增长7.9%;预计可实现利税350亿元,同比增长35%以上,实现利润总额180亿元,同比增长35%以上;完成投入628亿元,同比增长21.5%。

刘宝春进一步表示,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,一些新型产业的发展,会面临着更好的机遇。“南京在风电、轨道交通、光伏、医药生物等等领域将获得快速发展。”

突破口:新兴产业

《21世纪》:为应对金融危机,南京最近出台了产业振兴规划,有什么战略性的考虑?

刘宝春:南京的支柱产业主要是电子、石化、钢铁、汽车,传统特色产业主要是船舶、纺织服装、食品,新兴产业主要是风电、医药与生物工程、节能环保、光伏、航空航天等等。

从南京的实际出发,支柱产业需“发展壮大”,传统特色产业需“加快提升,新兴产业需“优先突破”。

南京的产业振兴的最大特色在于迅速制定了一系列市级的配套政策。比如,发挥市新型工业化投资平台及市有关投资平台的功能,大力引进各类社会资本投入新兴产业发展。再如,设立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给予财税政策支持,每年2亿的产业引导资金将主要用于发展新兴产业等。

《21世纪》:今年南京排出了50个大项目,其中有20个都集中在了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尤其是平板显示,总投资也超过了1400亿元,为什么要作这样的安排?

刘宝春:南京在平板显示领域有了雄厚的基础,具备更大发展的优势,目前已是城市的四大优势产业之一,2008年产值达到780亿元,我们想进一步做大做强并完善整个产业链,使南京成为亚洲最大的平面显示产业基地之一。而且,我们有科研人才和软件实力的强力支撑,这是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。

这一产业的发展,对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、升级,对整个工业产业链、产品链的形成都有一个重大的带动作用,为我们工业,包括生产型的服务业,能够实行跨越式的发展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。

引导VC/PE进场

《21世纪》:目前,南京推出了“金融强市”战略。目前推进情况如何?

刘宝春:市经委在金融工作上做得比较早,应该来说,做得也比较吃力。金融工作我们主要是从下向上进行。与企业接触的过程中,应该说,一些融资的平台和手段以及对金融机构的引导都可以充分地用起来。

《21世纪》:我们知道,市经委为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举办的“银企面对面对接”频率达到了每周一次,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?

刘宝春:南京上半年银行新增贷款1550亿左右,但是真正投到中小企业的还是比较少的。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,我们积极主动的跟企业、跟银行搭建一个融资的平台,已经举办了13场中小企业跟银行的对接会议。我们新增了30个亿左右的融资。

近两年来推出成长型企业与风投的对接,目前已成功引入了2亿多元,也签订了一批投资协议;有的企业已进入了IPO的相关程序和创业板上市后备队。

更为重要的是,企业在观念上的改变。相当一部分企业及企业家,由开始对VC/PE的不了解,甚至是一种"惧怕",到现在的"亲密接触"与携手合作。观念上的改变,其力量是无穷的,影响是深远的。我们就是要突破这个“藩篱”,让这一极具活力的新的金融“业态”,来助推成长型企业的发展,助推新兴产业的发展,促进产业的转型与变革。

下一步,《南京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》将出台,这会从政策上大力推进VC/PE在南京的兴起和发展。在实际的操作上,我们还将采取更有针对性的,更务实的方式,比如根据VC/PE的投资偏好,有针对性地组织专场对接会;对实际引入VC/PE投资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,同时还将对引进VC/PE及其实施改制等操作建立“绿色通道”,实行“一站式服务”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