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透明化的价值

添加时间:09-11-28   添加人:无  点击:

谈到信息化,最大的问题是不知下一步该如何决策?现在,很多的企业领导其实是处于一个十字路口:一方面做了很大投入;另一方面,又应用不了。该如何决策?该如何实施? 

国内IT治理进程

从IT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看,前后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。

阶段一:从1980年改革开放到1990年,这一阶段说起IT所能想到的就是IBM、惠普等主要以硬件生产为代表的公司,对企业来说就是花钱买设备、不管应用管理的阶段。

阶段二:90年代初,开始有了IT应用的起步,当时制造业开始讲IT应用,随着物料采购计划的出台,制造业需要对物资需求、采购、生产、出货进行一定的管理,企业开始考虑如何在日常生产中应用自动化。

阶段三:到了1996、1997年,企业不单只考虑简单的应用,而是逐步涉及到管理。ERP推出,应用上从最初的制造业管理扩充到很多不同的层面上,企业也加大了对IT的投入。

阶段四:2000年左右,网络又将IT推到另外一个层面,信息化开始正式出台,2000至2002年期间,国内企业如果没有信息化,就会被认为认识度没有跟国际方面接轨,大家的想法是希望通过所谓的信息化,快速通过IT竞争占领市场。

阶段五:最近这两年IT的成长似乎出现了一些瓶颈,对于大中企业来说,无论硬件,还是软件,都越来越先进,但是,企业的管理者仍感觉不到与以前有什么分别。主要的问题还是存在的,包括信息不到位,特别是决策信息不到位。此外,每个部门的数据难以整合,同一样的东西,不同环节的人上报的数据存在问题,而且问题在哪里也说不清楚。很多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到IT项目中,收效却并不明显,IT治理陷入误区。

公司IT治理误区

总的来说,企业对待IT治理的态度存在几个误区。第一个误区是,纯粹从硬件和软件角度来看IT,而不是从应用层面去考虑。

误区二,企业追求独立核算的管理方式,从某种程度上也导致很多企业的下属部门调配过分分明。过去国内很多大企业在管理上提倡内部承包,结果企业没有了内部整合的力量,由此出现了信息孤岛。为什么中国现在很多企业出现内耗,很重要的原因是内部核算过于清楚。

误区三,目前,信息部门之间,包括企业的高层领导,对信息的理解度还比较低,也没有很大的耐心,所以在董事会里面,基本上很少谈到IT是做什么的。董事们谈兼并收购,谈产品开发,谈融资,就不谈IT治理。事实上,国外的调查也显示,只有三分之一的董事会会谈及IT治理的问题。从治理结构上来说,主要的管理问题是没有与业务整合起来考虑。